信息摘要:
防火調節閥摘要:本文敘述了防火閥、排煙閥的主要用途,及其在通風、空調和防排煙系統中的重要作用;靖江四季風空調
防火調節閥摘要:本文敘述了防火閥、排煙閥的主要用途,及其在通風、空調和防排煙系統中的重要作用;闡述了工程應用中的質量要求和相關規范要求的消防聯動邏輯關系,以及作者在日常防火建審、工程檢查和驗收工作中發現的工程質量問題;指出了安裝施工質量、聯動調試及維護管理的重要性防火調節閥。
關鍵詞:防火閥、排煙閥、防排煙、工程質量、四季風空調
1、防火閥、排煙閥的主要用途
高層及其它各類現代建筑大都設有通風、空調及防排煙系統,一旦發生火災,這些系統中的管道將成為火焰、煙氣蔓延的通道。為了阻止火勢通過風管蔓延擴大,在《建筑設計防火規范》GBJ16-87和《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》GB50045-95中均明確規定了防火閥、排煙
閥的設置要求。
防火閥用在通風、空調系統的送、回風管路上,平時呈開啟狀態,當火災一旦發生,管道內氣體溫度達到70℃時即自行關閉,并在一定時間內能滿足耐火穩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,起隔煙阻火作用。排煙閥用在排煙系統管道上或排煙風機的吸入口處,平時呈關閉狀態,當火災發生時,通過火災報警信號手動或自動開啟閥門,根據系統功能配合排煙,當管道內煙氣溫度達到280℃時自動關閉,并能在一定時間內滿足耐火穩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,起隔煙阻火作用。
2、防火閥、排煙閥在通風、空調和防排煙系統中的重要作用
防火閥包括重力式防火閥、防火調節閥、防火風口、氣動防火閥、防煙防火閥、電子自控防煙防火閥等多種產品;排煙閥包括排煙防火閥、板式排煙口(頂棚用)、豎井用排煙口等產品。防火閥、排煙閥是通風、空調和防排煙系統中重要的組件,在系統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:
2.1、隔煙阻火作用
在送風系統中,送風機送出的風必須通過主干管分配到支管中;在排煙系統中,煙氣由支管到主干管后,進入排煙風機排出。當建筑物內發生火災時,在通風、空調系統中,為了防止火勢通過送風系統蔓延,當送風系統中氣體溫度達到70℃時,防火閥機構上熔斷器動作,閥門亦迅速關閥,切斷煙氣與火勢沿風管蔓延的通路。同樣,在排煙系統中,發生火災時,排煙閥開啟,進行排煙,為了截斷高溫煙氣在排煙管路中流動,防止火勢蔓延到另一防火分區,當排出的煙氣溫度達到280℃時,排煙防火閥、排煙口上熔斷器動作,閥門必須自動關閉,阻止排煙。由此可見,防火閥、排煙閥做到了該通則通,該斷則斷的隔煙阻火作用。
2.2、調節作用
在通風、空調系統管路設計中,雖經計算,但在實際工程的運行工況如果有變,則需要通過防火閥閥門對系統各部分的風量進行調節,進行系統調試,將閥門的開度固定下來,合理分配,以滿足設計要求。
2.3、啟動空載作用
通風空調和排煙系統中所有離心風機和消防專用排煙軸流風機,在安裝調試時,為了安全起見,使電機的啟動電流更小,一般是空載啟動,通過閥門臨時截斷管路來實現。
3、工程應用中質量要求
3.1、產品質量要求
目前防火、排煙系列產品生產廠家不少,我們消防監督、建審部門和設計部門應嚴格把關,讓甲方選用“三證”齊全、合格的產品,即要有生產廠家的出廠合格證、公安消防機關的產品銷售許可證、防火建筑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產品檢驗報告。從檢驗報告和產品技術參數中可反映出產品性能和質量,其依據是國標《防火閥試驗方法》GB15930-1995和《排煙防火閥試驗方法》GB15931-1995。其產品質量要求體現為5個方面:
3.1.1、溫感器動作性能試驗
對防火閥、排煙閥的感溫元件,分別經恒溫水浴、油浴的規定溫度,通過不動作與動作試驗,檢驗其是否能按要求的溫度準確地關閉。
3.1.2、關閉可靠性試驗
在試驗臺上關閉操作250次,試件應能從開啟位置靈活可靠地關閉,各零部件應無明顯磨損、變形以及影響其密封性能的損傷。以此來檢驗關閉的可靠性。
3.1.3、鹽霧試驗
將試件在鹽霧箱進行噴鹽霧試驗,試件應能從開啟位置可靠地關閉,以此檢驗閥門在實際工程中的抗腐蝕能力。
3.1.4、漏風量試驗
閥體前后在規定的壓差條件下,試件單位面積的漏風量不大于700Nm3/(h·m2),以此來檢驗閥門關閉后的密閉性能。
3.1.5、耐火試驗
通過耐火試驗,根據在規定時間內的關閉能力和單位面積的漏風量兩項指標,判定閥門的耐火能力。
另外從產品的技術參數要求其耐火極限為3h。
3.2、安裝質量要求
在日常防火檢查和工程驗收工作中,筆者發現因安裝施工質量問題造成防火排煙閥開啟不靈或有故障,排煙閥、排煙口、防火閥、防火風口復位困難等。這應引起施工方的重視,注意以下幾點安裝要求。
3.2.1、防火閥、排煙閥應嚴格按圖施工,單獨設支吊架,以避免風管在高溫下變形,影響閥門功能。
3.2.2、閥門在吊頂上或在風道內安裝時,應在吊頂板上或風道壁上設檢修入孔,一般入孔尺寸不小于450×450mm,在條件限制時,吊頂檢修孔也可減小至300×300mm。